职业选择背后的动机

blog1

很多人找到我,直接表达出希望我帮他们换个更好的工作。进一步问,什么是更好的工作?回答大体都是,更高的职位、更高的收入、更大的平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nice的老板、更舒适的工作氛围、离家更近等等。

在这些具体需求的背后,其实隐藏了每个人不同的深层次的求职动机。我在解决具体问题之前,会先帮他们梳理出真实的心理需求和求职动机,然后再给予建议。一般咨询最后,有些人会打消职业转换的想法,有些人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也有些人还是维持原先的想法。

但是一致的收获都是,前行的方向更清晰了。

动机分类

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提出需求层次论,认为人的心理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智人高科

第一层:生理的需要

第二层:安全的需要

第三层:社会的需要

第四层:尊重的需要

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们结合这个理论来分析一下求职中大家所持有的不同心理动机。

第一类:赚钱(生理和安全的需要)

这类人最多。

工作赚取收入,维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水平,买自己所需,获得温饱和安全的满足,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赚钱的动机过于占主导的话,也会让自己遭遇困境。

某位在能源部任职的处级干部L君,下海后加入了一家矿产类的地方企业做高级副总裁,年薪400万,但是异地一年后,实在无法平衡家庭,决定回到Beijing。可是在重新寻找机会的时候,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年薪400万的定位已然形成他的认知,他觉得这是他的市场价值。

实际的情况是,一个部委的处级干部下海正常的市场价在100-150万年薪之间。等他重新回归市场之后,他的要价远高于正常水平,所以每次面试都沟通的很好,一到offer环节就没下文。处境一度很尴尬。

之前那家矿产企业为什么愿意给那么高的薪酬呢?

原因是这个行业是资源高度依赖型,手握资源和权利,就意味着生意的机会,加上L君之前供职的部委属于该行业直接监管部门,资源是完美的匹配,企业当然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但是换一个行业,这个资源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了解市场,对于准确定位自己很有必要。

最近得知,L君利用积累多年的人脉资源,创立了自己的基金,做的风生水起,所以也许创业这条路才能给予他想要的物质回报。但是眼光如果不放长远,他还会陷入下一个瓶颈。毕竟创业是个金钱回报周期更为漫长的工作。

第二类学习和成长(社会的需要)

这类求职动机,多见于还处在职业积累期的新人和中层,需要积累经验,学习技能,融入社会,和其他人形成合作关系,证明自己的市场价值。客观来讲,小型创业公司让个人的成长是最快的,因为没有制度流程的约束,都是实实在在的刚需,会的上,不会的学着上,没什么借口,长期以往,潜能都被高度开发。

如果未来是要做创业者,选择创业公司也是不错的。当然如果你要走职业经理人的发展道路,还是要进大品牌的公司,品牌越大越好,品牌代表市场价值,有大品牌加持的工作经验是绝对加分项。

工作关系,经常见到有些简历漂亮,但是面试大打折扣的人,大多是沾了大公司的光。见了太多跨国500强公司混日子的候选人,能力完全被荒废,当企业面临裁员和战略调整时,也是最无助和绝望的一群人。我相信当初刚刚加入的时候也是怀抱成长和发展的初心的,后来时间久了,就选择做个原地打转的螺丝钉轻松舒适过生活,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只能在类似的500强中某一个螺丝钉需要更替变化时,尝试着寻求一些改变,也是换汤不换药。

第三类老板(尊重的需要)

这里的老板,通常指直接领导,英文叫line manager。

外企招聘圈里流行一句话,“因品牌而加入,因老板而离开”,可以说,因为直线老板的原因离职的,占绝大部分。直线领导直接指导你的工作,决定你的KPI,你的绩效,你的年终奖,重要性毋容置疑。所以,如果你和老板三观不和,脾气不投,沟通不畅,那你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离开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某个顶尖的美资双币基金公司在中国的公共关系部一年内离职了多名员工,原因都是不堪忍受部门领导的情绪化,和不专业,感到难以维持正常的工作。其中一位离职者表示,自己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另一位在寻求不到合适机会后决定裸辞,第三位运气不错,在行业顾问的帮助下加入了一家更有发展前景的金融机构。

顶级PE,金融投资,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也留不住这些青年才俊们,直线老板的杀伤力就是这么强。职场默认是个理智的场景,大家的沟通应该是客观、理性和成熟的。

其实这个机构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调整这位部门领导,而不是不停的在市场上给她招人,不停的离职,再招人。

选择和自己匹配的领导需要智慧,也需要点运气,当然最重要的是学会和不同风格老板的相处之道。

第四类成就感和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blog1

有这一类动机的求职者,通常职位比较高,或是有理想有情怀的热血青年,会选择更有发挥空间的平台,或者具备创新基因的公司,比如阿里巴巴,腾讯,人工智能相关等企业。他们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打造产品,改变世界,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类人大部分会选择创业,比如埃隆马斯克,乔布斯,雷军,周鸿祎等等。没有勇气创业的,也希望成为伟大梦想的一部分,参与其中,比如加入大型科技创新平台,发光发热,得到强烈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或者是加入一个早期较小规模的公司,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企业打造的更成功。

总结

现实中,一般都是2种或几种动机的结合,并不是马斯洛所说低级需求满足了才会有高级需求,都是同时并存的。你需要梳理清楚,排一排,看哪个对你最重要。要知道,一份能实现4种动机目标的完美工作是不存在。

最后,希望你们简历上的每段经历不仅仅是时间的堆砌,生活的按部就班,而是你们极尽所能探索生命和未知的种种可能,发挥自我创造力的印记。

blo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