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团队是选出来的,不是剩下的。
一篇题为“核心团队是剩下的,不是选出来的”的文章在朋友圈被反复刷屏。文中观点的持有者,前阿里集团首席人力官邓康明认为,组织中,个体活力和组织活力之间是存在矛盾的。
“人只有在面对自己时是最安全、最放松的;一旦被组织起来,人就会穿上铠甲,掩藏真实的自己。掩盖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因为他感觉不安全,创始人、合伙人除外。”
他还说,“他们要研究的就是:如何让组织里的人回归自己的真实面目,创造一种场景让他的操作系统放松,让个人能力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其实我想说,你要创造一个场景,让所有员工的操作系统都可以放松,那得是多么复杂的一个场景呀。
每个人的操作系统都是不同的,庞大如华为阿里,几万名员工,而且这个操作系统还不稳定,你怎么可以让他实时都是放松状态?他面对自己时,都不可能保证一直持续稳定。
所以,这是无解的研究。
我认为,组织的核心团队是选出来的。
表面看,这些人是在企业进化过程中经历风雨剩下来的,其实核心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内在特质适合这里,使命也好,环境也罢,都是匹配的。
心理学认为,当人背离自己的本性太久,就会产生压力,如果没有能力回归本性,就会生病。这些剩下的人,活的还挺好的,是因为这个环境可以让他们做自己,或者他已经进化到可以在这里做自己。
关于华为
因为工作关系,和很多阿里,华为的高层管理者交流频繁。我曾经采访过一名华为21级的员工。我问他,你觉得华为作为中国最厉害的一家企业,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他想了半天,回答说,虽然这个问题经常被问到,但是他觉得真是没什么秘密。就是因为华为是一家崇尚艰苦奋斗,不断拼搏的公司,他们这些员工正好也是一群热爱工作,勤奋努力的人,因为花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上,所以工作做得就比一般人好,华为做的就比别的企业好一些。
工作做得好,就会得到奖励,得到晋升,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得到发展机会和丰厚经济回报的人就愿意加入。但是你如果希望工作之余还能平衡好生活和家庭,那恐怕华为不太适合你。
愿你, 曾经有一个关于华为的桥段,有员工跑去找任正非辞职,任总问原因,回答,因为要驻外,太太不同意,不想两地分居。任总自然的回答,那就离婚啊,为啥要辞职?
愿你, 普通人听着很好笑,为了份工作和老婆离婚,但是华为人就这样的,家庭要为工作让步的,这对他们很自然。所以,留下来的都是持有同样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人。
关于阿里
阿里早期创业团队都是富有激情,怀抱改变世界的梦想的一群人,所以慢慢聚集的也是更多同样使命驱动的一群人。慢慢做大之后,很多人会冲着阿里的名气,和待遇加入,但是往往几个月后,就会感觉难以适应。阿里的空降职业经理人存活率出了名的低,据说P9第一年存活率不到10%。
阿里是个强文化的组织,早期创业的十八罗汉秉持的使命驱动的价值观沉淀在了阿里的文化里,被各个BU的政委们在组织中不断渗透和传播。所以这是阿里的内核,使命驱动,勇于挑战,不断创新,皮实,乐观。
具备同样特质的人,在阿里越做越顺,直升青云,很多年轻的80后已经开始担当事业部一把手的重任,也更加强化了阿里文化驱动下的组织活力。
愿你, 还有一些人,尤其是在外资企业适应了严谨的流程化工作和人性化关怀的环境的职业经理人,大多无法适应。
所以,个人和组织是需要匹配的,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文化要相适应。
组织没有好坏之分,组织的价值就是为业务战略服务。
业务战略是要通过员工富有创造力的工作,为顾客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那就需要更包容,更多元化,人性化,能释放个人活力的组织,比如腾讯、谷歌。
业务战略是通过团队协作,整体运营推动产品和服务,那就需要有强纪律性,强执行力,控制人性中的惰性和弱点的强势组织,比如华为、阿里。
最后
相信未来的组织,还是会很多元化,不可能只是一种模式。只要选择到合适特质的个人,就可以发挥强大的组织活力。要知道,有些个人,在组织中时个人活力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所以,作为组织,最厉害的组织力,可能就是选人的能力了。
作为个人,学会选择合适的组织,才能有机会成就自己,释放自己的个人活力。
所以,个人的活力和组织的活力一点都不矛盾。他们是互相成就的关系。